<object id="xzzgj"><video id="xzzgj"></video></object>

  1. <code id="xzzgj"><sup id="xzzgj"><sub id="xzzgj"></sub></sup></code>
    <strike id="xzzgj"><video id="xzzgj"></video></strike>
    <th id="xzzgj"></th>
  2. <code id="xzzgj"><nobr id="xzzgj"></nobr></code><code id="xzzgj"></code>

    <code id="xzzgj"><small id="xzzgj"></small></code>
  3. <code id="xzzgj"></code>
    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綠美廣東 和諧共生 > 大家談

    廣東2027年率先建成“雙園”之省 以生態建設支撐再造一個新廣東

    時間 : 2023-03-17 10:04:11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植樹.jpg

    在深圳大鵬新區葵涌辦事處高源社區,學生們正在植樹。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今年3月12日是第45個中國植樹節,全省各地共同植綠,將《中共廣東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下稱《決定》)發布以來的生態建設熱情推向高潮。廣泛參與引發廣泛關注,《決定》提出率先建成國家公園、國家植物園“雙園”之省成為討論焦點。

      對此,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俊光介紹,省政府已正式向國務院申請設立南嶺國家公園,并圍繞國家公園建設打造一系列亮點工程;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主任任海說,華南國家植物園的掛牌提升了其國際影響力,并依托華南國家植物園建設賦能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其他工作,讓中國在國際上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擁有更大話語權。

      構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新格局

      南方日報:廣東省森林資源“家底”如何?

      陳俊光:廣東歷來高度重視林業生態建設,從“岳山造林大會戰”到“五年消滅荒山,十年綠化廣東大地”,老一輩革命家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推動南粵大地“綠起來”。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部署實施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統籌推進森林碳匯工程、生態景觀林帶工程、森林進城圍城工程、鄉村綠化美化工程,著力建設森林生態體系完善、林業產業發達、林業生態文化繁榮的綠色生態省。目前,全省森林面積1.43億畝,全國排名第9;森林覆蓋率53.03%,全國排名第5;森林蓄積量5.78億立方米,全國排名第11;縣級以上自然保護地1361個,數量全國第1。

      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廣東在“綠起來”之后,森林質量仍有提升空間。過去,廣東荒山荒地多,因地制宜種植了大面積松樹、外來速生相思等先鋒樹種。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大部分純松林、速生相思林逐步退化為低質低效林,森林作為水庫、錢庫、糧庫、碳庫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今年2月28日,《決定》正式發布,提出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等“六大行動”,到2027年年底,全省完成林分優化提升1000萬畝、森林撫育提升1000萬畝,森林結構明顯改善,森林質量持續提高,綠色惠民利民成效更加突顯,率先建成國家公園、國家植物園“雙園”之省,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

      南方日報:《決定》提出2027年率先建成國家公園、國家植物園“雙園”之省,廣東有何具體措施?

      陳俊光: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與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體現著我國統籌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廣東提出到2027年底率先建成國家公園、國家植物園“雙園”之省,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樣板的具體舉措。

      南嶺山脈作為北回歸線地區的綠洲,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去年以來,南嶺國家公園建設區域內發現了金斑喙鳳蝶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說明當地生態環境進一步向好,建設國家公園有良好基礎。圍繞南嶺國家公園建設,省林業局將會同相關部門共同推進南嶺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加強森林生態景觀營造,開展華南虎繁育野化訓練;同時打造國家公園博物館、智慧國家公園等亮點工程,進一步筑牢大灣區生態屏障。目前,南嶺國家公園創建自評估工作通過國家核查評估,南嶺、丹霞山列入國務院批復的《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候選區名單,省政府正式向國務院申請設立南嶺國家公園,相關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華南國家植物園已于2022年7月掛牌,這是華南地區首個國家植物園,也是我國國家植物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位于北京的國家植物園共同形成“一南一北”格局。中科院與廣東省和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華南國家植物園建設領導小組,穩妥有序推進華南國家植物園建設各項任務。此外,廣東將高標準建設國際紅樹林中心、加快推進各類珍稀瀕危動植物擴繁基地和遷地保護研究中心建設等,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提供良好生態支撐。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南方日報:獲授國家植物園牌子,對華南國家植物園開展工作產生了什么影響?

      任海:植物園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力量,是植物遷地保護的基地;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就地保護的主要形式,兩者是互補關系。華南國家植物園授牌以來,在國際植物園界和中國同行中反響積極,進一步提升了華南國家植物園的影響力。2022年以來,華南國家植物園新引種植物110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8種。依托收集保護的豐富物種,華南國家植物園開展植物保護和利用攻關,今年初,自主培育的4個兜蘭新品種在華南國家植物園與北京國家植物園聯展中推出,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響。

      2022年,華南國家植物園發表SCI論文533篇,總數及高質量論文數均在全球植物園中排名第一。華南國家植物園聯合申報的植物多樣性與特色經濟作物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準建設,引進44位各類人才,其中14位來自海外。華南國家植物園還牽頭編制了中國2022—2030年植物保護行動計劃,參與了全球植物保護戰略(2022—2030)編制。

      除了保護與科研,華南國家植物園的科普功能也得到進一步發揮。今年春節黃金周,華南國家植物園接待游客11.55萬人次,同比增長226%,是同期游客數量的歷年之最。

      揭牌以來,我們的重點任務是編制高水平規劃和建設方案,系統分析了國際植物園的各類標準體系,并與全球頂尖植物園對比,在與全球同行的優劣比較中,認準自身定位及發展方向。目前,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院正在編制方案,估計3月底完成,還聘請了38位全球植物園專家作為指導委員會委員,進行科學把關。

      南方日報: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為華南國家植物園建設創造了什么機遇?

      任海: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至今,廣東采取了一系列行動,使本地的森林覆蓋率從20%左右提高到60%左右。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提出,為廣東的生態文明建設劃定了新的方向,將從生態角度支撐再造一個新廣東。除了綠化、美化,還要注重生態化、鄉土化、多樣化、高值化和文化。

      其中,除助力“雙園”之省建設,華南國家植物園還可參與到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多項工作中。比如,華南國家植物園已收集保護了1.7萬種高等植物,在全球位居前列,其中有許多是廣東本土的瀕危物種和極小種群植物,而且開展了長時間的研究和保護,對嶺南生態系統保護恢復和植物多樣性的保護利用有重要支撐作用?!稕Q定》提出營造鄉土闊葉林,歷史上珠三角75%的鄉土園林植物源頭來自華南國家植物園。通過對保存的鄉土物種開展研究利用,本地常見的園林植物可從原來的數十種擴展到上千種,讓山地從綠起來到美起來。

      同時,依托華南國家植物園建設,科研人員既可以進一步拯救瀕危植物,也可為預防外來植物物種入侵、防治植物病蟲害等工作提供科技支撐,為政府做決策提供參考。

      國家植物園是國家軟實力的象征,也是城市的名片。希望通過華南國家植物園建設,能更多地展示廣東乃至中國在植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示范性工作,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讓中國在國際上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擁有更大話語權。

    国产偷伦视频中文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