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啟動,廣東林業經濟有望迎來發展“爆發期”。圖為深圳坪山區聚龍山生態公園。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春分將至,萬物萌發。南嶺腳下,“英紅九號”茶樹抽芽待采;全省各地,盛開的春日花海吸引游人如織……隨著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號角吹響,全省各地搶抓林時開展生產,助力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正迅速啟動。
在華南師范大學“三農”與城鎮化研究所所長胡靖教授看來,如參考浙江、福建推廣“一畝山萬元錢”的林業經濟模式,廣東用1/3面積的林地用于現代林業開發,5000萬畝林地的直接產值可達到5000億元以上;“除直接林業產值外,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還將提升森林提供生態服務和文化價值的功能,其中蘊含著促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機遇?!睆V東省林學會林業經濟與碳匯專委會秘書長段偉說。
現代林業產業發展體系正逐步建立
南方日報:廣東林業經濟的現狀、特征如何?
段偉:廣東“七山一水二分田”,既是林業大省,也是林業產業強省。綜合來看,廣東林業經濟表現出兩大特征。一是廣東省林業產業具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優勢。林業工業是廣東的傳統優勢產業,人造板、家具、木(竹)地板、林化漿紙、松香深加工等產值多年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通過林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廣東林業一產和三產也總體呈上升趨勢,促進了林業三產融合發展。
二是特色產業優勢鮮明,打造了一批優秀品牌產品。廣東目前初步形成了木本糧油、竹木培育與高端家具加工、道地南藥、木本香料、花卉苗木和森林旅游與森林康養六大產業集群,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美生態環境和優質林產品的需要。
廣東林業產業總值連續13年位居全國首位,持續保有穩中有進的良好發展態勢,林業經濟規模穩步擴大,林產品國際貿易進一步擴大,現代林業產業發展體系正逐步建立。但相比之下,廣東的林業經濟仍存在區域性發展不平衡、科學高效現代服務體系不完善、林業科技支撐及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
南方日報: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為廣東林業經濟帶來什么新機遇?
胡靖:廣東超過一半的村莊位于山地丘陵地區,而2021年《廣東省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以山地為依托的林業產值占只占農業總產值的5.49%。這種結構性反差,一定程度說明廣東山地資源、林業資源的優勢還遠遠沒有激發出來。
在廣袤山區,種植業發展缺乏耕地資源依托,林業又長期處于“蟄伏”狀態,由此導致山村的凋敝相當普遍。我們在調研過程發現,廣東很多村鎮的山地資源、林業資源其實相當豐富,但是缺乏合格的治理主體、經營主體,因此,基本不能形成規模經濟,更難形成有影響的林業產品品牌,由此導致林業經濟總體發展偏弱。
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提出后,廣東大部分村鎮的林業經濟有望迎來發展“爆發期”。粗略估算,以廣東現在的1.42億畝林地來計,如果2/3用于蘊蓄“綠水青山”,1/3用于現代林業開發,則有近5000萬畝林地可以變成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
如參考浙江、福建的做法,依托現代林業種植技術,在山區推廣“一畝山萬元錢”的林業經濟模式,廣東5000萬畝林地用于林業開發,意味著直接的林業產值將可以達到5000億元以上,這還不包括林產品加工、山區旅游、林業康養等間接性經濟收益。
厘清林地發展障礙 做大村莊經濟“蛋糕”
南方日報:如何依托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推動現代林業開發?
段偉: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提出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等“六大行動”,要求發揮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在經濟、社會文化方面的綜合效益,兩者互相結合,為促進鄉村振興、農民增收致富、實現共同富裕創造諸多機遇。
在經濟價值方面,通過推動油茶、竹子、中藥材、花卉苗木、經濟林果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加快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搭建林產品交易平臺,有助于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致富,推動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其中,通過打造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粵林+”特色品牌,有助于促進生態產品價值經濟溢價??梢詫ⅰ盎浟?”品牌與縣域品牌、企業品牌、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等現有品牌相互疊加,既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提升廣東林產品的附加值和企業競爭力,從而打造廣東林業經濟的一大新增長極。
在社會價值方面,實施綠美保護地提升等行動有助于打造山海相連、藍綠交織的生態景觀,發揮林業環境正外部性的優勢。通過完善林業碳匯交易機制,有助于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增加農民營林收入,同時對提升森林質量,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有著重要作用。
在文化價值方面,通過開發具有廣東特色的生態文化產品,建設高品質的自然教育基地,有助于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教育、精神、文化需求,講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灣區故事、廣東故事。
在技術價值方面,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等行動有助于提高林業技術創新能力。通過充分發揮林業專家和科技人員的作用提升行動的科技含量和成效,有助于解決當前廣東林業經濟發展中技術創新能力和科技裝備支撐不強的問題。
南方日報:具體應當如何落實?
胡靖:當務之急是厘清林地在治理、經營上的制度障礙、產權障礙。首先,村鎮的集體林權應該實行經營權統一,避免細碎化。廣東的行政村平均面積超過1.2萬畝,村莊本來就是一個有機的自然整體,蘊藉的山水林田湖草種有非常復雜的內部自然結構。只有在林地的整體開發、結構開發、規模開發的過程中,林農才會有機會分享越來越多的經濟利益。
其次,要發揮村“兩委”的主體性作用。因為只有村“兩委”才最清楚本村林地資源的全部資源信息、生產信息,才可以產生“系統性思維”并制定出合理的林地利用規劃。才能保護好山區林地生態的“綠水青山”,同時一部分山地、林地、建設用地,才可以合理地用于產業開發,包括發展竹木、藥材、茶葉、油茶、果樹等常規林業項目和林下養殖業、山地旅游業、康養業等。
再次,村鎮林業振興需要采取混合經營模式。隨著改革的推進,新型集體經濟的平臺性作用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關鍵。集體經濟組織主要負責全村生態資源的治理、保護,同時通過發包、租賃、托管、入股等方式,推動村莊個體經濟、民營經濟、合作經濟、股份經濟的全面發展,最大程度地調動林農積極性,做大村莊經濟的蛋糕。